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返回

       自组装分子(SAM)作为空穴选择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有效调控杂化SAM在氧化铟锡(ITO)基底上的吸附构型仍然是一个挑战,这从根本上影响了SAM的取向和均匀性。鉴于此,2025年10月7日河南大学申楠&陈石&香港城市大学曲歌平&任广禹于AM刊发调节混合自组装分子的吸附结构可实现高性能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共组装分子 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BCA)或2,3,5,6-四氟-4-硫烷基苯甲酸(BSCA)来调控[4-(3,6-二苯基-9H-咔唑-9-基)丁基]膦酸 (Ph-4PACz)在ITO表面的吸附构型。具体而言,通过双羧基锚定的平面BCA分子使Ph-4PACz处于倾斜构型,相对于ITO表面形成约54.03°的角度,而通过单羧基锚定的倾斜BSCA分子诱导Ph-4PACz相对于ITO表面采取几乎垂直的方向。引入BSCA后,Ph-4PACz薄膜变得更加均匀,能级排列更好,这进一步提高了钙钛矿薄膜掩埋表面的均匀性,增强了电荷传输并减少了界面非辐射复合损失。因此,所得基于BSCA的器件在有效面积为0.0717 cm2的器件中实现了26.72%(认证为26.75%)的高效率,在1 cm2的器件中实现了25.21%的效率,在光照下运行1500小时或在85°C加热下运行1000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


主办单位:辽宁优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2023003043号